(相关资料图)
7月份车企详细销量数据出来了,从懂车帝的车型排行榜来看,真是验证了那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动的价格,如上汽大众ID.3(图片|配置|询价),一台车长不到4.3米,官标CLTC工况续航里程450公里的紧凑级纯电动车型,指导售价为16.2888-19.2888万元,用这个价格在国内的市场上可以选择的竞品简直是大把抓,所以ID.3此前的销量并不好,多数时候都是维持在月销一两千台左右的水准。
7月初,上汽大众官宣降价,限时至高优惠3.7万元,限时惊爆价12.59万元起,这个价格就是比较正常的销售价格了,一下子就把ID.3从跟零跑C11、深蓝SL03等主流B级车型的竞争,拉到了跟比亚迪海豚这些小型车去竞争了。更大尺寸,全系统一续航的ID.3还有有着一些优势的,所以,7月份过完,我们看到大众ID.3的销量从6月份的1819辆直接原地飙升至7378辆,增长了5559辆,环比增幅达到了305%,销量翻了三番。
此前,上汽大众的官方降价消息传到了欧洲,大众汽车的老家德国之后,引发了当地网友的不满,因为大众ID.3在德国的售价为39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2万多元,而中国国内的大众ID.3在官降之后只卖12.59万元,大约为1.5万欧元,二者相差了接近2.5万欧元,所以不少网友认为,大众此举是在德国高价收割当地消费者然后把这些钱拿过来补贴中国消费者了,他们认为这是大众把他们当做“白痴”在糊弄。
事实上所有的新能源车型在欧洲的售价都比较高,这并不是厂家单纯的想定高价,而是跟整个市场的消费力度以及产业链有关系,大众的新能源车型在国内之所以定价就比海外市场便宜,那是因为中国市场已经发展成熟了,有了完整的产业链,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都比较低,目前国内的电池已经开始销往海外,德国本土就是国内锂电池的出口重点区域,用进口电池装车,那价格能不高吗?此前欧洲还专门推出了《新电池法》,美其名曰是追踪碳足迹,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碳排放等,实际上其本质还是针对中国市场庞大的电池出口进行管控,给本土相关企业喘息机会。
另外,按照大众自己的定价,它在中国市场上压根就没有竞争力,而随着特斯拉、比亚迪、等这些车企的价格战开启,大众如果不主动介入,等待它们的就只剩下卷铺盖回老家了。
目前来看,大众的这招断腕自救行为还是卓有成效的,最起码大众ID.3就获得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如此看来即便引发了德国网友不满也是值得的,但是这样的销量能不能维持下去就难说了。
标签: